欢迎光临诺威特测控科技有限公司官网!
提供世界一流的测试仪器设备和整体测试解决方案
全国咨询热线:

4000-222-035

诺威特致力于为新能源领域客户
   
诺威特测控
创诚信企业
做优质产品
热门关键词: 
  • 特斯拉真正来袭,国产汽车拿什么来对抗?
  • 5G通信技术是汽车无人自动驾驶的核心技
  • 业界看好科创板,半导体迎来行业复苏
  • 人工智能时代,电源厂商迎来机遇还是挑战?
  • 美国制定半导体十年计划,聚焦五大方向
  • 跟总书记一起,走进山西高新技术企业
  • 七大客户力挺,台积电5nm订单井喷
  • 最高十年免税!国务院出台半导体八大优惠政策,中芯国际领衔的这些企业将受益
  • 诺威特测控鼎力赞助第三届全国显示产业计量测试技术研讨会
  • 人工智能外观缺陷测试亮相2018汽车测试及质量监控博览
  • 【14thCSPV】黑科技: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光伏制造精细化管理
  • 【14thCSPV】有图有真相:户外多通道组件评测系统在户外实证中的应用
  • 诺威特测控邀您共聚中国半导体行业盛会SEMICON CHINA 2019
  • 诺威特测控受邀出席第六届AUTO TECH国际汽车技术展
  • 诺威特与您相约2019上海汽车测试及质量监控博览会
  • NOVTEC-2020年上海慕尼黑电子展会回顾
  • 灵动阳澄湖水,心动绿色骑行
  • 诺威特测控人迎战高温,环境试验箱出货量再创新高
  • 大干180天,诺威特测控高质量、按期完成生产任务誓师启动
  • NOVTEC聘任北京大希智慧冷力强先生为首席顾问
  • 在一起,创未来--诺威特2020新春年会盛典成功举办
  • 2019诺威特年终总结会成功举办
  • 2019年度优秀员工表彰大会
  • 【15th CSPV】NOVTEC 人工智能EL测试技术助力组件生产精细化管理
  • 【热烈祝贺】诺威特测控与中国军转民杂志社(国防科工局下属单位)战略合作签约
  • 苏州大学物理学院“诺威特善行奖”颁奖仪式成功举办
  • 【诺威特第六届烧烤节】以烧烤之名感恩有你一路同
  • 诺威特测控入门培训:别把环境试验与可靠性试验混为一谈
  • 苏州市新能源检测设备工程技术中心与新能源产业校企合作职业教育联盟成功签约
  • 【清明祭】哀悼英雄 感恩伟大
联系我们
    
18913500435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电话: 4000-222-035

手机:18913500435

邮箱:info@novtec.com.cn

地址:江苏苏州市吴中区吴中大道2588号C21栋

追赶宁王乏力,友商虎视眈眈,LG新能源如何争夺王座?
来源: | 作者:诺威特 | 发布时间: 2022-08-26 | 156 次浏览 | 分享到:

追赶宁王乏力,友商虎视眈眈,LG新能源如何争夺王座?

1992年,时任LG集团副会长的具本茂在英国出差。在这里,他第一次见到了可以充电、重复使用的电池

彼时的LG集团只是一个年销售额30万亿韩元的本土企业。作为创始人具仁会的孙子、时任董事长的长子,具本茂注定要接班LG集团。英国之行就是他寻找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重要一步。

如获至宝的具本茂从英国带回了电池样品,交给LG子公司Lucky Metals进行研究,从此开启了LG集团近30年的电池业务。

2018年,具本茂因病去世。留下了年销售额180万亿韩元的超级跨国集团LG,而他千里迢迢从英国带回的未来业务电池,也已经发展成为LG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韩国电池三巨头。

LG的电池业务经历了漫长的研发、艰难的商业拓展、激烈的全球竞争,曾经做到了全球第一,也实现了分拆和成功上市。

在进入2022年之后,成功上市的LG新能源喊出了要做全球市场领导者的口号,也被很多人视为多年霸主宁德时代的最大敌人。然而随着中国友商的集体崛起,LG新能源似乎要面对更加坎坷、复杂的局面。

不放弃的具本茂

LG在电池业务上的起步并不顺利。

拿到太子从英国带回的样品后,Lucky Metals19951月开始了锂离子电池的研发。然而进展缓慢,直到LG化学在1997年合并Lucky Metals后,才成功研制成功了小型电池。

这款电池是当时世界上容量最高(1800 mAh)和最轻(150 Whkg)的产品,随后LG化学开始尝试规模化量产,并在2000年开始研发电动汽车适用的电池,2001年成功量产笔记本圆柱形锂离子电池。

但是当时的电池市场主要应用于小型家电,那是索尼、三洋、松下这样的日本公司的天下。在锂电池方面,也是日本公司一家独大。由于投入早、产能大、技术积累多、成本低,日本企业的电池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LG的电池只能年年亏损。

电池业务多年巨额的投入并没有换回等量的回报,仅在20051年,LG的电池业务就亏损了近2000亿韩元。持续多年的亏损让LG内部产生了剥离电池业务的声音。

最终,具本茂的表态一锤定音:不要放弃。要着眼未来,专注研发

具本茂知道,电池是LG的未来,更是世界的未来。这不是小家电或者笔记本市场就能代表的。电池的未来是动力,是电动汽车。

在成功实现小家电锂电池的研发和生产之后,LG开始加大力量研发电动汽车适用的动力电池。坚持不懈的努力让LG等来了黎明的曙光。

2007年,通用公司开始雪佛兰插电混动车型Volt的研制工作。在两款锂电池供应套件中,最终选择了LG化学和Continental Automotive Systems的圆形电池方案。2009年,通用宣布Volt将选择LG化学作为量产电池供应商。

LG的电池业务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

在获得通用的订单之前,LG已经在国内打开了汽车市场。2007年,韩国现代汽车的HEVAvante)选定LG化学作为电池供应商。

LG电池业务早期的成功毫无疑问要归功于具本茂的眼光和胆略。在2000年这个时间节点上,电池还是蓬勃发展的电子产业的一个附属行业。而且当时的行业利润、技术储备几乎都掌握在日本企业手中。

LG不是没有想过和日本企业合作。但不知是因为傲慢、还是忌惮,日本企业拒绝了LG的合作邀约。

在消费级电池领域无法实现对日本的弯道超车,具本茂押注在了动力电池。LG在美国的动力电池研发中心,就在底特律,目的就是攻略下美国车企。

当日本的车企和电池企业还在合作上搞各种小动作的时候,LG早早打开了美国汽车市场,开始了动力电池领域的耕耘。

然而具本茂也没想到,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颠覆者来自硅谷而非底特律。

弯道超车失败

拿下了通用之后,LG继续深耕国内外的汽车企业。其客户很快覆盖全球,包括了韩国的现代和起亚,美国的通用、福特、克莱斯勒,欧洲的大众、雷诺、沃尔沃、奥迪、戴姆勒、梅赛德斯-奔驰、捷豹和保时捷。

按照具本茂的设想,LG将会为全球几乎所有的主流汽车生产商提供动力电池。随着电动汽车越来越被行业重视,LG已经在汽车行业变革之前占据了最为领先的地位。

特斯拉出现了。

2012Model S问世之前,特斯拉基本也只是一个PPT造车公司。在那个年代,一个量产车都没有的车企基本上不会得到主流的认可。忙于攻略车企市场的LG自然忽略了这个来自硅谷的汽车制造商。

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松下深度绑定特斯拉,一跃发展成为了全球第一。原本想弯道超车日本企业的LG,反被松下来了一次弯道超车。

不过在松下伴随着特斯拉开始崛起的时候,具本茂并没有太过担忧。一来,LG手中依然握有遍布全球的车企客户;二来,LG已计划在中国市场打开局面。

2013年开始,在包括两级财政补贴在内的一系列强有力政策扶持下,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驶入了发展快速通道,年产销规模几乎呈现出了爆发式上升。

为了更好的争夺中国市场,LG2014年成立本土合资公司。当时中国本土企业公开质疑韩国电池生产商通过低价竞争的方式击败本土企业,再以市场垄断地位获利。

就在LG准备在中国市场一展拳脚的时候,一系列意外打乱了布局。先是201511月工信部的动力锂电池白名单LG等日韩企业没有入围。宁德时代等本土电池企业开始崛起。然后又是2016年,中国暂停将三元锂电池列入推荐新能源车推广目录,再次重击了当时全面押注三元锂技术,没有磷酸铁锂技术的LG

客观上说,中国的相关政策并非专门针对LG或者韩国企业。但LG技术路线上的缺陷、产能布局上的不足(早期LG中国工厂没有配套电极生产等能力)、尴尬的投资时间节点,最终让LG的电池业务只能无奈地错过中国市场的最黄金时期。

然而中国市场的失意并没有彻底打垮LG的电池业务。具本茂超前的全球意识和遍布全球的整车制造商合作伙伴成为LG电池业务翻盘的基础。

2016年,LG化学宣布在波兰开始建造欧洲最大电动汽车电池工厂。至此,LG已经逐渐完成了中国、美国、韩国和欧洲的全球化工厂布局。

早早完成产能全球布局的背后,是LG遍布全球合作伙伴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发力。在碳中和目标成为全球共识之前,能源转型最为激进的欧洲早早开始酝酿燃油车退出的时间表,这也倒逼欧洲车企开始在电动汽车市场发力。

2018年,具本茂去世时,LG电池业务不仅扭亏为盈,而且成为LG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正是在这一年,宁德时代成功上市,并蝉联了年度动力电池出货量冠军。

LG的追逐对象从日本企业变成了宁德时代。

不进反退的追赶者

2017年开始,宁德时代蝉联了5年的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冠军。但2020年,LG差点超越了宁德时代。

根据SNE Research公布的数据,2020年的18LG化学电池装机量位居全球第一,占据了全球电动汽车电池市场25%的市场份额。而宁德时代则以24%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二。

不过宁德时代在2020年下半年还是依靠在中国本土品牌中的优势强势夺回第一(25%),LG新能源屈居第二(23%)。

LG能够在2020年的全球市场中高歌猛进得益于两个因素:一、特斯拉中国工厂产能释放,选用了LG作为电池供应商之一,这让LG蚕食了原本属于松下的大量市场份额;二、LG的欧洲合作伙伴开始大量推出新的电动汽车。

也正是在2020年,LG化学表示将把电车业务独立,并推动上市。新公司即为LG新能源。

长期以来,虽然LG电池产能遍布全球,但与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扩张相比,LG的扩产动作要略显不足。尤其是和其直接竞争对手宁德时代相比,产能扩张步伐的快慢可能直接决定了未来胜败。要知道2018年就在宁德时代上市的同时,就宣布了位于德国的欧洲生产基地计划。

上市、融资、扩充产能,成为了LG追赶宁德时代的明牌。

2022127日,LG能源正式登陆韩国证券交易所,募资总额达到了110亿美元,其上市也成为了韩国资本市场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IPO

作为全球第二大动力电池供应商,LG新能源规划到2025年动力电池产能将达到430GWh,其中美国的产能为155GWh、欧洲为145GWh、其他130GWh产能将在中国、韩国及和现代汽车印度尼西亚的合资企业。

然而就在今年第二季度,LG新能源财报显示季度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了73%。

比利润下降更糟糕的,是市场份额的缩水。

2022年上半年宁德时代以69GWh的装机量位居全球第一,同比去年同期的33GWh剧增111%,市场份额同比去年的29%提升了5个百分点。LG新能源上半年装机只有28GWh,同比去年27GWh微增4%,市场份额为149%,被宁德时代拉开距离。

不仅被宁德时代拉开差距,LG新能源背后的比亚迪也追了上来。上半年,比亚迪以24GWh的装机量占据121%的市场份额,同比暴增206%。部分月份中,比亚迪已经超越LG新能源,占据了全球第二的位置。

上市成功的LG新能源反而陷入了更尴尬的境地。

短板与未来

实际上,在中国以外的市场中,LG新能源已经实现了逆袭。

根据SNE Research的数据,LG新能源在中国以外的电动汽车市场中装机量暴增146%,至126GW。一举超越松下成为成为除中国以外的其它区域市场第一名。

很显然,LG新能源与宁德时代比亚迪的差距就在于中国市场。

早期白名单、暂停三元锂等原因造成LG新能源错过中国市场,但现在这些限制因素都不再存在。为何LG新能源依然无法在中国打开局面?

首先,LG新能源的价格优势已经不复存在。除了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外,中创新航、国轩高科孚能科技欣旺达等本土动力电池企业已经开始了残酷的价格战。LG新能源目前已经独立上市,很难再背靠集团大树与中国本土企业在中国市场打价格战。

其次,LG新能源押注的三元锂技术路线对磷酸铁锂不具备相对优势。在磷酸铁锂实现能量密度突破之后,尽管还稍逊于三元锂,但综合考虑性价比与安全性之后,磷酸铁锂当前在全球动力电池市场风头正劲。

三元锂电池的安全问题,却始终是限制LG新能源发展的重要因素。

20217月底,通用汽车宣布将从全国范围内召回20172019年生产的近69万辆Bolt电动汽车,召回原因是由于这些车辆所搭载的电池包中存在生产缺陷,会导致车辆起火;一个月后,通用再次扩大召回规模。而通用Bolt电动汽车的电池供应商就是LG新能源。

这次召回事件直接打断了LG新能源的上市计划,原LG新能源的CEO金钟现下台,LG新能源当即组织董事会、临时股东大会,任命LG集团副会长权英寿担任LG新能源新任CEO

第三,全球范围的产能扩张相比中国企业在本土产能扩张有着速度上的差距。2018年宁德时代宣布了德国工厂计划,2022年才投产。而在中国本土,宁德时代一年时间就可以把产能从2020年的6910GWh提升至2021年的17039Gwh

LG在全球的扩产计划相比之下只能算是进展缓慢。此前据媒体报道,LG新能源将重新考虑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建造工厂,原因是项目成本增加,以及复杂的经济环境。LG新能源表示,鉴于美国前所未有的经济条件和投资环境,公司目前正在考虑其它投资选择,因建设成本增加,以及对电池需求减弱的担忧,公司决定重新考虑该项目。

面对新的挑战和困难,LG新能源一手开始磷酸铁锂电池的开发,另一手则准备押注全固态电池的商业化。

安全、能量密度高、循环性能好、适用温度广、充电……拥有一系列优点的固态电池早就是各家企业关注的焦点。而LG新能源已经明确把固态电池作为三元锂电池之后的新一代电池技术方向,目前正在开发拥有更优秀安全性能的聚合物和硫化物的全固态电池,争取2026年实现量产,将有望应用于电动汽车和飞机领域。

从家族历史来看,LG新能源无疑有着巨大的产业链优势。拆分之前,电池业务所属的LG化学就是全球顶尖的化学品制造企业,在产业链方面具备强大的优势。

无论是原材料矿产、还是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LG化学都有所涉及。这些都是LG新能源的潜在优势,也是多年来支撑其屹立于全球动力电池企业第一梯队的竞争力。

在电池企业纷纷涉足中上游产业链的时候,LG新能源的独家优势也在逐渐减弱。如何利用好上市后的资金优势,解决技术路线短板和产能劣势,是LG新能源继续其冲击登顶梦想的关键点。